本网讯(文/图 吴昊哲)2025年9月28至29日,由四川特殊教育资源中心主办,救助儿童会协办的“残障青年个别化职业转衔支持专题培训”在成都成功举办。本次培训聚焦残障青年职业素养教育与融合就业转衔支持,来自川渝地区的50余名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社会组织、助残机构、家长组织、社会企业、用人单位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残障青年职业转衔的支持模式与实践经验。
政策引领,厘清方向
培训伊始,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副理事长、智力残疾人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四川特殊教育资源中心顾问许家成教授作残障青年职业教育项目概述专题报告,从实践趋势出发,深入浅出地阐释了支持式职业教育与就业转衔支持的主要内容。
四川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执行主任郭玲副教授做残疾人就业与职业教育相关法律与政策介绍,通过法规解读与案例分析,帮助参训学员全面理解政策脉络、扫清工作盲点。
理论赋能,深化理解
重庆师范大学邵伟婷博士以职业核心素养指标体系与评估在职业转衔支持中应用为题,详细解析职业核心素养的主要维度及其评估方法,展示如何将科学评估嵌入个别化支持过程。随后,宜宾市巩县特校高小雯老师结合案例,讲解职业核心素养评估表的结构与题目设计,帮助参训人员掌握表评估表使用方法。
工具实训,落地实践
培训第二天,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智力残疾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北京市残联支持性就业督导,北京利智服务督导杨超围绕职业转衔支持表格介绍与应用开展专题讲解,从个案背景与信息收集、规划与目标设定、服务实施记录、效果评估与反馈四个方面系统展示表格工具在实践中的应用路径。
案例交流,共享经验
随后,来自川渝地区十余家项目单位的代表依次进行案例分享,展示职业转衔支持在校企合作、岗位实习、就业辅导等方面的创新实践与积极成果,推动经验交流与共同成长。
最后,许家成教授以职业转衔支持的实施为题对为期两天的培训进行总结发言。
本次培训聚焦残障青年个别化职业转衔支持,从理论到实践层层深入,为残障青年个别化职业转衔支持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思路与方法。参训人员纷纷表示,培训内容务实、操作性强,将把所学知识应用到今后工作中,助力残障青年实现平等体面就业。(审核/段玄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