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特殊教育资源中心自2020年7月成立以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这条主线,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贯彻落实《“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四川省“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实施方案》,以参与制定特殊教育政策,提供特殊教育决策咨询为牵引,以加强巡回指导、加大培训力度为抓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动各级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全覆盖,建立特殊教育资源中心规范化工作模式,积极开展指导、咨询和支持等服务。推动落实特殊教育普惠发展、高质量发展,推进融合教育。现将2024年工作汇报如下。
一、中心基本情况
2020年7月,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残疾人联合会联合发文同意乐山师范学院建设四川特殊教育资源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中心是面向全省各级特殊教育学校、特殊教育资源中心、融合教育学校、特殊教育康复机构,以及特殊学生和家长提供特殊教育专业化服务的专门机构,是集合了教育、民政、卫生、残联等部门资源,集研究、评估、咨询、培训、技术指导服务于一体,以“整合资源、搭建平台、提供支持、服务社会”为宗旨的特殊教育专业服务机构。中心接受教育厅和省残联的指导,日常管理工作由乐山师范学院负责。
(一)中心主要职责。负责指导各级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特殊教育学校及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教育教学、医教结合、送教上门等工作;参与制订特殊教育政策制度和协助开展特殊教育督导;开展特殊教育相关问题研究,提供特殊教育决策咨询和建议;配合开展特殊教育教师、资源教师、全纳教育教师培训和业务指导;开展特殊儿童的评估与康复训练、为基层特殊教育学校提供综合性的特殊教育专业服务,为社会和家长提供咨询服务。
(二)中心的组织架构。学校高度重视中心工作,设主任1名,执行主任1名、副主任2名(兼职)、办公室主任1名、科研助理1名,专兼职科研人员近40名。聘任北京联合大学许家成教授为中心专业顾问,组建了包含特殊教育高级教师、特殊教育知名教授、特校校长为主的特殊教育咨询委员会,为特殊教育事业发展指明方向。
二、主要工作业绩
(一)积极落实教育厅和省残联工作安排,加强特殊教育政策研究。一是参与特殊教育政策制定。协助省残联制定《四川省残疾人联合会关于四川省残联系统进一步推进残疾人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制定四川特殊教育资源中心2024年度工作要点。二是撰写特殊教育调研报告。向教育厅和省残联提交《特殊教育学校开展残疾人中等职业教育的情况》,并被省残联采纳。三是开展特殊教育相关研究。联合北京市教科院开展《融合教育学校办学质量评价》《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建设标准》《学前融合教育实践研究》《融合教育教学资源包》等研究;联合四川省教科院合作开展的《四川省特殊教育办学质量评价指南实施细则》研究;联合特殊教育语言智能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开展人工智能赋能特殊教育的系列研究,目前已立项国家级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5项,发表高水平论文20余篇;组建研究团队,围绕四川省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开展《乡村振兴背景下县域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建设研究》《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四川省特殊教育普惠发展路径研究》《西部地区残疾人高等融合教育研究》等省部级课题研究。
(二)多措并举,推动资源中心工作规范化,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一是开展教师培训活动,加强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受教育厅、各市州教育部门等单位的委托,完成培训任务7项,其中教育厅委托国培项目2项,绵阳市残联培训项目1项,深圳市特教教师培训项目1项,省残联规范化培训项目1项,山西长治特校教师培训1项,通用手语培训1项。做好会议举办,搭建专业交流平台。召开2024年工作年会暨人工智能赋能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总结省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工作、分享全省特教工作经验。召开融合教育骨干教师培训,培养融合教育骨干教师开展课程调整;召开孤独症儿童情绪行为和社交沟通研讨会,组织一线教师开展孤独症康复活动。二是搭建交流平台,加强全省特殊教育工作经验交流。面向全省特殊教育学校、融合学校等单位开展特殊教育优秀论文评选活动,整理、交流区域特殊教育优秀工作经验和成果;建设四川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及时更新全省特殊教育工作新动态、特殊教育领域研究新成果。
(三)加强巡回指导,积极推进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建设和区域融合教育高质量发展。一是专家引领把脉定向。先后组织相关领导和专家到特校和融合教育学校现场指导,累计指导40余次。积极推动南充市、绵阳市、自贡市成立了市级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开展国家特殊教育改革试验区评选工作,成都市双流区、锦江区成功入选国家特殊教育改革试验区。二是开展社会服务。中心依托乐山师范学院特殊儿童教育康复中心,面向全省免费开展特殊儿童教育康复训练,累计服务个案100余人次,为特殊儿童的教育和康复提供专业支持。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资源中心保障机制不健全。一是专职人员不足。中心负责全省特殊教育政策研究、巡回指导、教师培训等核心任务。业务范围广、任务多,人员紧缺,兼职人员原教学岗位任务重,难全方面参与资源中心工作,严重制约了工作开展的广度和深度。二是运行经费不够。中心目前日常运行经费较少。每年承担的常规工作和重点项目多,经费不足,难以支持有序开展全省巡回指导任务、难以支持深度开展相关政策研究等任务。保障机制不健全,导致资源中心的功能发挥受限,影响对全省特殊教育指导服务的质量。亟需教育厅赋能,如制定《特殊教育资源中心规范化建设标准》,明确各级资中心人员配置、经费保障等要求。建议学校参照省级科研平台管理中心,为中心增加2-3名专职人员,提高运行经费,提供专项经费。建议教育厅设置专项经费,支持资源中心充分发挥巡回指导、政策研究等支持功能。
(二)资源中心研究工作深入度不够。受限于保障机制不健全,中心目前工作主要围绕政策研究、教师培训、巡回指导等常规行政工作,缺乏有组织有团队的深入研究特殊教育发展问题,缺乏产出能指导全省特殊教育高质量普惠发展的高水平研究成果。
三、2025年工作计划
(一)当好助手。进一步发挥高校专家“智库”作用,积极开展残疾人政策制定、科学研究、融合实践,完成上级主管部门安排的各项工作,积极建言献策,做强教育厅的“好助手”。研制四川省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建设标准、开展全省特殊教育发展现状调研、全省残疾人中等职业教育开展情况调研等。
(二)当好导师。进一步发挥四川省特殊教育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心、四川省残联系统康复专业技术人员省级规范化培训基地(智力类)的功能,持续开展专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做好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好导师”。持续开展全省县级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培训班、全省随班就读教师培训班、四川省残联系统规范化培训班(培智类)等。
(三)当好专家。进一步发挥对各级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的咨询、指导功能,持续推动各级资源中心全覆盖,加强巡回指导,做实服务一线的“好专家”。指导不少于20个区县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和资源教室,积极围绕特殊教育教学开展科学研究。积极推动不少于5个资源中心建立。